現在位置:主頁 > 熱文 > 胡金花建盞:何須在意塵世言,只留建盞千古惠名顯

胡金花建盞:何須在意塵世言,只留建盞千古惠名顯

作者:編輯 ? 時間:2019-09-30 ? 瀏覽:人次

云圖片

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但是再美的事物也難躲時間的摧殘。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的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當的話,它卻能將一堆普通的土料燒制成精妙絕倫的建盞。難抵時間!而就在此時,胡金花出現了,絕美的時間里出現了絕美的她,素衣淺顏譜寫了建盞又一次的巔峰時刻。

云圖片

▲建盞名家胡金花

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但是再美的事物也難躲時間的摧殘。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的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當的話,它卻能將一堆普通的土料燒制成精妙絕倫的建盞。難抵時間!而就在此時,胡金花出現了,絕美的時間里出現了絕美的她,素衣淺顏譜寫了建盞又一次的巔峰時刻。

但是,女紅配女子,乃古之傳統。無人愿一女子整裝而來,為這片建盞的江山奮斗。傳統的代名詞,無法夠及的地方,她束縛了女子,同時也束縛了更多想要奮進的心!琴棋書畫,插花點茶,看似閑云野鶴,卻空誤了繁華。

胡金花卻與此不同,1961年出生的胡金花,完美的錯過,但卻完美的度過。她是建陽縣瓷廠的技術員,同時也是多項釉水保密配方的持有人。在中央美術學院,福建省輕工業(yè)研究所的倡導和協助下她在建陽瓷廠開展了“建窯兔毫釉”釉水的研究試制工作。這些所謂的標簽,與她女子的身份似乎格格不入,但是正是由于這些格格不入,也讓她成為了一代女匠人。當然,這些工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組員的配合之下大概一年多,他們在傳統的龍窯,倒焰窯,電窯中成功的燒制出了兔毫盞,而這些不僅僅是集體的努力,也代表著胡金花的成功。

從宋代而起,為八大名窯之一,建盞曾經也是風靡一時,成為當時許多人斗茶的工具,我們如果查閱歷史資料的話,也可以發(fā)現很多詩詞里面都有它的倩影。但是所有的東西,都經不起歷史的曲折,隨著社會的改變以及戰(zhàn)亂的頻發(fā),建盞它逐漸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但是銷聲匿跡并不代表消失,歷史的波濤起起落落,而在風雨飄搖中,建盞終于得到了證明。失傳的技藝終于被如今的愛盞人給喚起,也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建盞制造業(yè)中。

漫漫長河,悠悠歷史,在1977年的時候我們發(fā)現了將口鄉(xiāng)仙奶崗唐代古窯址,而它里面所制造出來的建盞,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現在看來,它已然成為了文物。明代有新窯燒制釉的斑紋,名為“油滴”、“菊花、“禾芒”,產品運銷日本等國。1973年在南朝鮮新安海底打撈出來的沉船倉里,就有水吉建盞、瓷器。最后瓷器制造業(yè)的衰弱也讓建盞面臨著一蹶不振的困境,但是好在還有一批人在繼續(xù)的努力著。陶瓷廠拆了又建,建了又遷,在地方以及政府各部門的努力之下,1964年建陽縣瓷廠終于誕生了。

與“瓷”結緣,便定下終生

1961年出生的胡金花,在高中畢業(yè)之后,就進入了附近工作的建陽縣瓷廠,在那里擔任了建陽縣瓷廠技術員這個職位。胡金花可以說是當時少有的知識青年,憑借著對專業(yè)知識的拓展與了解,她開始跟隨廠里的老師傅學習釉水的制作。父親對胡金花的影響,以及胡金花自己對建盞的喜愛,讓她對這些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各行各業(yè)迎來了自己嶄新的發(fā)展機遇,這時候廠里也決定想要培養(yǎng)一批骨干人員,這時候的胡金花已經充分展現出來了自己在建盞行業(yè)的天賦與魅力。而就在此時她與建盞與陶瓷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復燒小組”,點燃建盞希望

作為土生土長的水吉人,從小到大都聽過,并且知道本地的“兔毫盞”,小時候甚至去建窯遺址的殘片堆里嬉戲。1979年,正值百廢待興之際,為了恢復失傳600多年的建窯燒制工藝,重現建盞珍品,經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倡導、南平地區(qū)行署主導,由福建省輕工研究所負責立項,并承擔建盞燒制技藝恢復項目,建陽縣瓷廠協作組成科研攻關小組,項目展開場地設在建陽縣瓷廠。

1979年10月胡金花老師作為建陽縣瓷廠技術員,由廠里推薦隨建陽瓷廠加入了“建盞釉恢復研究組”,成為了早期恢復建盞專家組成員。條件差,設備簡陋,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住胡金花和她的組員們對恢復建盞事業(yè)的斗志。建盞是我們中華的傳統,它代表著我們中華文化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千年而不絕。此時的他們已經打起了百萬分的精神,配方失傳,那就從頭摸索。幾百次的實驗,幾十本的筆記,都無法記錄下他們恢復建盞事業(yè)過程中的艱辛。他們是開源者,他們是開創(chuàng)者,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路上的領路人。

歷時許久終獲成功,1981年5月福建省科委在建陽招待所召開主持了“恢復建窯兔亳釉”鑒定會,參會人員約50多人。鑒定結論認定,試制品無論在造型上、釉面效果上基本達到宋瓷兔亳盞所具有的傳統風格和特點,一些試制品不僅達到了形似、質似,而且達到了神似。神似說明了什么,說明他們已經接近了古代的那種建盞制造程度。何為同?何為不同,在慢慢的探索過程中,胡金花他們在逐漸的靠近歷史的真相。

【珍貴史料】

建盞釉恢復研究組成員(黑白照片原件)

云圖片


照片人員名單:

胡金花(第一排左一)、廠長:呂松富(第二批左五)、省輕工研究所:鄒應林(第三排右二)、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傅振倫(第二排左四)、廠技術科:葉慶松(第三排左二)

1981年鑒定會名單(油印紙)

云圖片


“建窯復興”,帝王紫面世

這次鑒定會之后,胡金花也被調任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新的崗位意味著新的生活,新的挑戰(zhàn),但是在胡金花心里也有一絲絲遺憾,因為她不能繼續(xù)試制新的釉水,40多年的風風雨雨,40多年為建盞一直奔波,她的筆記,她查閱的資料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隨著建盞事業(yè)的回春,也有更多的人開始投身于建盞制造業(yè)中。此時的胡金花已經有了很好的名聲,有很多人想要邀請她去制作建盞,但是她沒有同意,因為在她心底深處,仍然有一一絲信念,有一一絲眷戀。帝王紫,一種全新的花色,一種世人從未見過的釉面,終于在胡金花的堅持下面世了。

云圖片

▲胡金花建盞帝王紫

云圖片

▲胡金花建盞帝王紫

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么爍于枝頭,要么歸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但胡金花卻不是這樣,她就像牡丹王一樣,始終站立在建盞事業(yè)的最前線。

有人不懂胡金花,所以也不懂她的堅持。她所想要的建盞復興,并不只是表面上迎來百花爭艷齊放的現象,而是去真真正正地投入到這件事業(yè)中,去研制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花色,去探索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境界。沒有舞臺,沒有觀眾,胡金花也沒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舞蹈,因為她知道她正走在一條開滿了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遇見更美!

云圖片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eatcooks.com/a/rewen/20190930/36104.html上一篇:上一篇:致敬“社會的脊梁鏈接草原與大海 ——致敬“社會的脊梁”系列公益活動第二期嘉賓登島
下一篇: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