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主頁 > 娛樂 > 卡在商業(yè)和藝術縫隙中,坎坷前行的紀錄片

卡在商業(yè)和藝術縫隙中,坎坷前行的紀錄片

作者:編輯 ? 時間:2018-09-26 ? 瀏覽:人次

紀錄片這個領域,正在誕生爆款,但卻又不僅僅需要爆款。

2017年,《二十二》和《岡仁波齊》創(chuàng)下的票房,讓不少人都開始聚焦紀錄片這一類型,同時,當年夏日,《我在故宮修文物》和《了不起的匠人》在互聯網的火熱,也再一次為紀錄片這一類型的熱度,添了一把火。

根據《2017年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研究報告》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為6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按生產投入體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電視臺(21.13億)、民營公司(7.27億)、新媒體機構(6.00億)和國家機構(除電視臺之外,5.13億)。由此,許多人把2017年稱為紀錄片的春天。

但在一時火熱的春天之后,紀錄片和他們的創(chuàng)作者,仍然在坎坷中前行。

電視紀錄片:平穩(wěn)過渡

《紀錄片》一度被認為是小屏幕的專屬。在幾年前,紀錄片進院線,對于很多導演來說,仍然是不可想象的事。

對于中國本土的紀錄片而言,在互聯網興起之前,紀錄片的天然傳播渠道,是央視紀錄片頻道和各大地方衛(wèi)視。從2005年的《故宮》《大國崛起》至后來的《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這一題材和電視傳播渠道有著明確的綁定,而目前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者們,也有不少人是從電視行業(yè)出走。

電視紀錄片的體裁與其內容有著天然的契合度。紀錄片很難量體裁衣,將故事控制在90分鐘內的標準,在有限的時間內,也難以呈現出戲劇化的發(fā)展,因此當電視和其節(jié)目模式成熟之后,紀錄片自然而然地,從電影和院線轉向了電視傳播渠道。而在互聯網興起后,各大視頻網站也很快建立起自己的紀錄片頻道。

2017年,央視紀錄頻道觀眾規(guī)模保持在10.9億人以上,平均收視率為0.08%,同上一年持平;收視份額0.74%,比上一年的0.70%有所上升。在35個城市全國上星衛(wèi)視排名中,由第33位上升至31位。在2017年中國紀錄片電視收視率排行前30的作品里,央視占了23席,其中綜合頻道、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包攬了前12名,紀錄頻道占有8名。江蘇、東方、東南等省級衛(wèi)視占了7席,其他專業(yè)紀錄頻道沒有入圍前30名的作品。

目前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仍然是紀錄片表現最為良好的播放渠道之一——從頁面上來看,種類齊全,門類豐富。歷史軍事人文自然應有盡有,如騰訊視頻目前最為火熱的紀錄片《生活在古代·乾隆與如懿》就在榜單最熱的位置,播放量超過4000萬。在時間上,雖然也有長達一個小時的記錄片,但更多的時長都維持在45分鐘左右。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創(chuàng)作者紛紛出走央視,走入互聯網一樣,電視紀錄片,也正在實現從電視渠道過渡視頻平臺。在拋掉傳統的宣傳作用后,新的平臺引入了新的評估標準。

愛奇藝紀錄片頻道主編伍文鋒在采訪中提及,流量是他們衡量、購買內容時最重要的標準,而判斷一個內容是否高流量,“最重要的評估點就是題材,第二是故事本身的敘事和內容,最后才是平臺的推廣和運營。因為平臺是基于產品來做推薦、推廣,幫助用戶找到他們喜歡的點,很難通過平臺的資源來推一個受眾面窄但敘事精良的紀錄片?!?/p>

題材、敘事內容,在此類平臺上會直接轉化為流量。目前,各大平臺對紀錄片都以批量收購為主。其中如BBC、NHK、國家地理等平臺均為非獨家采購,而國內的紀錄片非獨家巨多,也不乏根據播放量和會員數量進行分成的模式。幾天前,嗶哩嗶哩也宣布,與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合作,引入145部紀錄片以及內容共制。同時,嗶哩嗶哩也作為主要的出品人,生產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

紀錄片雖然小眾,但在分眾的商業(yè)模式下,紀錄片在視頻網站上的活力已經不可小覷。

電影紀錄片:艱難前行

從小熒幕、移動端邁上大銀幕,是紀錄片再次走向商業(yè)化的一步。

產業(yè)化的浪潮很容易形成全球化的效應。在世界范圍內,紀錄片重回院線也只是21世紀的產物。美國紀錄片大師邁克摩爾,作品涉及探討美國槍支管制的《科倫拜恩的保齡》、《醫(yī)療內幕》《華氏911》等?!度A氏911》發(fā)行到2.3億美元,制作成本只有600萬美元。與此同時,歐洲的法國自然紀錄片也形成了別具一格模式,雅克貝漢和他的“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以及帶著劇情的《喜馬拉雅》,打造了商業(yè)紀錄影片的模式。

自然類和時事政治類紀錄影片的成功,恰好印證了這類平臺在視頻上的經驗:題材、敘事和內容成為這類影片的根本賣點。邁克摩爾是一位左派時事評論員,他對時事的關注和諷刺,足以引起廣泛受眾的矚目。而自然紀錄片的賣點,則瞄準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國內,《二十二》將鏡頭投向了慰安婦,聚焦這一即將失蹤的特殊群體,斬獲1.7億票房。講述藏族人文故事的《岡仁波齊》以1500萬元制作成本,博取近1億元票房。結合了人與動物故事的《重返·狼群》,收獲了3298.9萬元票房。一時間,紀錄片成為關注的熱點。

但這一類型的難以復制顯而易見:無論是題材還是內容,能引起13億人關注的慰安婦,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而《岡仁波齊》的少數民族,其信仰的獨特性,都具備強烈的獨特性,是很難復制的創(chuàng)作對象。

今年的《大三兒》和《最后的棒棒》,作為人物類紀錄片,都折戟而歸。《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qū)》這部拍攝普若崗日冰川的故事?;蛟S是今年票房最優(yōu)秀的紀錄片,累計約982.9萬。

“一如既往的難。但人物紀錄片可能是最難的?!睗欀怯皹I(yè)CEO劉倩羽說。

除去紀錄片作為小眾題材,在發(fā)行上遇到的無法與商業(yè)大片抗衡,受眾小、沒有資本和政府扶持導致的問題,紀錄片在受眾上卻也得到特別多的阻礙?!昂芏嘤^眾會認為紀錄片本身就特別慘,他會認為,人物類紀錄片的主人公,一定是特別特別慘。我會不會在電影院里哭?觀眾不想傷心,想快樂一點的生活。這是長久以來很多觀眾對紀錄片的一個誤區(qū):在宣發(fā)的時候特別明顯。觀眾說:你這片太慘了,所以我不想去看,我要支持你,我去買一張電影票,但是我在網上送給別人,我自己就不會去了?!?/p>

在嗶哩嗶哩等視頻網站上,觀眾會愿意打開一部短小的美食紀錄片,將它視作為“下飯番”,但在電影院里,兩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對于能夠欣賞紀錄片的受眾來說,時間成本過高。而對于熱愛喜劇動作的受眾來說,紀錄片缺乏打動此類受眾的能力。

甚至連在網絡平臺上廣受好評的《最后的棒棒》也遭遇了斷崖式的口碑下跌。

《最后的棒棒》劇集版在豆瓣上的評論高達9.7,導演何苦也說,這部影片是被觀眾們要求推上大銀幕的,連這部影片的發(fā)行總監(jiān)都是在看過劇集版后,自動請纓來推動電影版本的發(fā)行。

但互聯網小眾聚合的劣勢,在這部影片身上表現得很明顯,豆瓣的9.7評分,主要由看過這部劇的粉絲打分,約有九千人。而電影版的觀眾很多人都從未看過這部影片的劇集版。刪減過的劇情,及受眾的不對稱,讓電影版本的評分一度跌至了6.6分。

并不是每一部在小熒幕上獲得成功的作品,都能在大銀幕上取得優(yōu)勢。院線電影的成敗,關乎到排片率、口碑、宣發(fā)等各個方面。在互聯網上的作品,尋找對了正確的平臺,就有著較長的生長階段,而對于一部電影來說,當天的排片率已是生死存亡之戰(zhàn)。

同時,不同于在視頻網站上的紅火,自然紀錄片在院線的缺席,也是一個尚未有人彌補上的空檔。在《大三兒》后,潤智影業(yè)的劉倩羽決定帶領團隊做一部輕松愉快的紀錄片,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一部同樣在視頻網站上有著出色成績的貓咪紀錄片《愛貓之城》,這部契合“貓奴”們胃口的片子,原名《伊斯坦布爾的貓》,在豆瓣上已有8.5分,是去年豆瓣評分最高的紀錄片,也是國內第一部主演只有動物的紀錄片。

“希望大家能多看看貓片,紓解關于紀錄片會很沉悶很慘的心態(tài)。”劉倩羽如是說。

坎坷,是紀錄片共同的困境

除了在市場浪潮上竭力拼殺,試圖挖掘出商業(yè)模式的紀錄片外,傳統的獨立電影,正在默不作聲地嘗試一些自己的道路。

從各大獨立影展,到完全民間的FIRST青年電影展,有一批新銳的紀錄片導演默不作聲地做著自己的作品。他們在電影展上放映出自己的作品,接受同行的評判,然后進行小規(guī)模的放映。也只有在這樣的坦白的對話中,他們可以放開商業(yè)對題材的影響,選擇一些更生猛的角度。

但這樣的方式似乎也在緩慢的受到某些阻礙,在采訪《狂熱自白》的導演劉曉雷的時候,他提及:很多獨立電影的影展,都在消失中?!耙灿胁簧俜庞撤胶臀襾碚勏嚓P事宜,雖然對電影很感興趣,但面對困難,還是銷聲匿跡了。”

這固然是一種個體的消亡,更是一種創(chuàng)作土地的貧瘠。紀錄片這些年已經有了不少爆款,無論是在大銀幕上斬獲票房的《二十二》,還是在小銀幕上紅紅火火的多種類型紀錄片,都讓人看到了產業(yè)萌芽的階段。

雖有作品,但土壤卻未跟上,作品類型的缺失、受眾的錯位、資本和院線的冷遇,乃至扶持政策的落實不到位,都成了紀錄片生長的難以逾越的鴻溝。

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希望在現實題材和小眾文化風生水起的當下,同樣是以現實為根基,以較小群體為受眾的紀錄片題材,也能擁有一方更好的土壤,更好地生長。

-END-

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eatcooks.com/a/yule/2018/0926/13670.html上一篇:上一篇:賈樟柯: 一場江湖夢,不變鄉(xiāng)愁情
下一篇:下一篇:沒有了